《愚政进行曲》
芭芭拉·W·塔奇曼 著 孟庆亮 译
中信出版集团
历史学家芭芭拉·W.塔奇曼选择了最大胆最强烈的主题,即历史上政府在管理方面无处不在的愚蠢荒唐行径。从1520年无知荒唐地将自己的王国拱手让与他人的蒙特祖玛,到日本偷袭珍珠港,塔奇曼从众多例子中得出自己的结论,认为愚政就是政府无视各种可行的替代方案,一味追求与自身利益相左的政策的行为。
《贾樟柯:记录时代的电影诗人》
袁园 著
海天出版社
该书从电影的视听语言和叙事技巧分析出发,结合导演研究和文化研究的视角,详细论述了贾樟柯《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海上传奇》《天注定》等8部影片在电影作品层面的过人之处及其所折射的时代文化。作者对贾樟柯电影文本的艺术性进行了细致的影音分析,也对贾樟柯作为知识分子的身份进行了研究。
《爵士乐十三大师》
吕西安·马尔松 著 李露露 译
中信出版集团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莱斯特·杨,比莉·霍莉黛,瑟隆尼斯·蒙克,艾灵顿公爵……他们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圣徒。他们酗酒、吸毒、受凌辱、入狱、精神错乱,完全可以被视为一种献身和殉道。只不过他们为之献身的,是爵士乐。这些20世纪最伟大的大师们,将爵士乐这种在美国黑人团体中默默发展的音乐艺术推向整个西方乃至全世界。
《倒视镜》
卢冶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在《读书》杂志开有“倒视镜”专栏,此书多数文章即出自此专栏,另一部分是影评。作者有较宽的文化视野,思路开阔,文笔流畅,尤其对日本文学、电影有细腻的体察与理解,这些都反映在本书结集的文章中。所谓“倒视镜”,即站在现实的立场回首过去,观照传统,从而梳理来路,稳健前行。
《刻画战勋:清朝帝国武功的文化建构》
马雅贞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结合艺术史与文化史,以长期以来位处中国画史与正史边缘地带之战勋图绘为中心,讨论清朝的尚武文化。书中勾勒了明清战勋图像从个人事迹到帝国武功的发展轨迹——从明代流行的个人勋迹图、皇太极时制作的“太祖实录图”、康熙朝的武勋文化,到乾隆朝建构帝国战图的历程;论证了明代官员盛行的视觉文化,在清朝皇权的统治下被转化收编,到乾隆朝最终建立起“文武双全”的文化霸权之过程。
《夏日启示录:罗什福尔家杀人事件》
笠井洁 著 简之 译
新星出版社
巴黎,炎夏。塞纳河畔枪声响过,警督之女娜迪亚与日本青年矢吹驱遭到了不明身份者的狙击。随之而来的是一封恐吓信,警告他们远离清洁派的秘宝,否则“启示录的愤怒”就会降临。在中世纪清洁派的圣地、法国南部的蒙塞居尔,资助相关调查的罗什福尔家正被血腥的灾祸笼罩。被杀了两次的尸体、城堡密室中的吊死者,以及命案现场必定被虐杀的马,复杂的谜团接连摆在了矢吹驱的面前……
《物语日本史》
平泉澄 著 黄霄龙 刘晨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物语日本史》有上、中、下共三卷。上卷讲述了从日本建国到延喜、天历年间的历史;中卷展现了从宝元、平治之乱开始的源平合战至室町幕府的终结为止的武家政治;下卷首先描绘了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以及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统一大业,最后讲述了德川幕府安于太平之时的黑船来航、攘夷开国的明治维新、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众多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黑暗大陆》
马克·马佐尔 著 赵博文 译
中信出版集团
欧洲问题专家马佐尔,以全新角度检视 20 世纪的欧洲,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欧盟成立,并提出分析精辟的论述。《黑暗大陆》探索欧洲大陆最血腥暴力的一百年。作者马佐尔带领我们看清真正的欧洲其实是夹在两股势均力敌的力量之间,一边是接纳异族,一边则是种族歧视;一边是帝国主义的野心,一边是民族自决的呼声;欧洲也夹在左派与右派之间的自由与暴政之间。
《分水岭:美国民权运动的奋起与挣扎》
泰勒·布兰奇 著 韩阳 等译
中国青年出版社
本书荣获普利策历史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10余种奖项。这本书不仅讲述了美国民权运动的进程,而且通过大量细节展现了一个让美国人阵痛,并以总统被刺杀为谢幕的混乱时代,是有关小马丁·路德·金及其领导的美国民权运动最权威的著作之一。
《我心深处》
伍迪·艾伦 史提格·比约克曼 著 周欣祺 译
新星出版社
伍迪·艾伦是世界影坛中最独特、最具魅力的导演之一,他在本书中回顾了三十余年的创作历程,涵盖了《傻瓜入狱记》《安妮·霍尔》《曼哈顿》《开罗紫玫瑰》等最具代表性作品台前幕后的故事,他的电影带有纽约知识分子式的机智与辛辣,处处可见对文化、道德、宗教的讽刺,风格一目了然,却又和而不同。
《阿加莎的毒药》
凯瑟琳·哈卡帕 著 姜向明 译
漓江出版社
“犯罪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她众多令人着迷的推理小说中,构思了无数悬念与谜团,也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毒药。本书的每个章节都包含了克里斯蒂在推理小说中使用的一种毒药,不仅从科学角度介绍了该毒药的化学性质、效果,更结合了历史上使用该毒药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通过作者层层推进又充满悬念的讲述,读者既能了解关于各种化学物质的知识,也能再次回味阿加莎的经典作品情节。
《小宇宙:细菌主演的地球生命史》
林恩·马古利斯 多里昂·萨根 著 王文祥 译
漓江出版社
细菌,才是主宰地球生命进化的关键。马古利斯在本书中,将前所未有的演化思维呈现在我们面前:动植物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竟然曾经是独立生存的细菌?单细胞生物间互相捕食的过程,也许是多细胞结构的起源,甚至形成了复杂的动物,例如人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本书让我们看见细菌如何引领地球的生命,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从微生物到我们。
《红火星》
金·斯坦利·罗宾逊 著 王凌霄 译
重庆出版社
本书获1993年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地球纪元2026年。一支由各行业精英组成的百人探险队离开地球,登陆火星。这里曾是一个伟大的标记,一个浩瀚的象征,一个让人俯首的力量。但如今,它只是一块荒芜的土地。移民区陆续建起,连接地球与火星的太空电梯逐渐成型,人们蜂拥而至,想把这孤寂的星球改造得适合地球人类居住……
《BBC世界史》
安德鲁·玛尔 著 邢科 汪辉 译
天津人民出版社·后浪出版公司
我们对世界历史的理解总是在不断改变,因为世界各地时时刻刻都有新的发现,并向我们的旧有偏见发起挑战。在本书中,作者带我们重游了那些熟悉的历史重大事件,从古希腊罗马到拿破仑加冕,再到21世纪的环境与人口危机,然而他向我们介绍的却是围绕在这些事件周围鲜为人知的故事,地域横跨秘鲁、乌克兰、加勒比地区。
《希腊哲学的悲剧》
吕祥 著
中信出版集团
希腊哲学始终试图在一个统摄万物的知识框架内寻求有关世界的终极答案,建造了世界史上的第一座哲学殿堂。在罗马帝国风雨飘摇的年代,来自地中海东岸的犹太教传统以其不容置疑的生活信念“接管”了希腊哲人的意见世界,完成了对希腊哲学传统的颠覆性改造,使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这也意味着希腊哲学的悲剧性结局。本书试图对古希腊哲学这一大“棋局”进行一次“复盘”式研讨。
《万万没想到<西游记>可以这样读》
李天飞 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网络阅读量过亿的“李天飞大话西游”系列文章的结集。书中既有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有对流行的“阴谋论”“厚黑说”的正本清源,趣味开扒有关《西游记》的热点话题、百科知识。在李天飞的解读下,《西游记》不再是全程打妖怪的“四大名著”之一,而是现代人历久弥新的精神养料。
《树敌》
翁贝托·埃科 著 李婧敬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树敌》全书收文15篇,内容跨越古今、游走多重世界,将作家的多重身份融合于一本书中:从中我们既能看到学者埃科的哲学反思、文学惦念,又能看到公共知识分子埃科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有小说家埃科创作的蛛丝马迹,也有老顽童埃科以妙想奇思书写生活滋味。
《下弦月》
吕新 著
花城出版社
小说语言看似轻描淡写,却具有摧枯拉朽之力,结构紧密又充满张力,场景、人物、细节描写以及心理活动很出色,叙事语言平实又充满了隐喻,引而不发,让人回味。尤其在叙述林烈的逃亡和供销社岁月两条线,文字感染力很强,暗含的信息量极大。读之让人有不寒而栗,“细思极恐”之感。结局充满矛盾感与讽刺意味。
《怎样观察一朵花:发现花朵的秘密生活》
罗伯特·卢埃林 特里·邓恩·切斯 著 周玮 译
商务印书馆
卢埃林用一种远远超越传统显微摄影的独特方式,为我们展现了少有人见的细节:雄蕊和雌蕊令人惊叹的结构;一枚花瓣上精细的暗纹;还有蜜槽隐秘的凹室。与卢埃林的惊艳照片相得益彰的是切斯富有启发性的诗意文字。以显花植物中最常见的28个科的区分特征为重点,切斯在花的博物学领域赋予我们引人入胜的见识,比如传粉者与花的形态和颜色之间的关系。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村上春树 著 施小炜 译
南海出版公司
村上春树首部自传性作品,历时六年完成。一个人,写作三十五年,十三部长篇小说,超过五十种语言译本。虽然拥有享誉世界的知名度,但关于村上春树,许多事情始终包裹在神秘的面纱中。不论是作为声名显赫的作家,还是认真生活的普通人,他的故事都为人们带来信心和勇气。
《安慰书》
北村 著
花城出版社
北村沉淀十年,推出长篇新作,将仇恨与复仇、赎罪与救赎并存的生命命题摆在了面前,通过巧妙的叙事,剥离人群与历史的外衣和面具,在现实的境遇和社会的矛盾中探求人性。更难得的是,北村有所节制地表达了他“神性”的一面,而将写作者的立场表达得更为客观、辽阔。
《一定要给你个惊喜:谈波短篇小说选》
谈波 著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作家谈波的43篇短篇小说。作者运用了多年积蓄的生活和写作经验,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述着中国北方的市井生活,并以在角色上倾注的“热烈而有节制地——发自肺腑的情感”代替了苛刻的道德追问,展示了生活的窘迫和荒唐,常态与困境。
《精神、混乱和金钱时代的中国诗歌:从1980年代到21世纪初》
柯雷 著 张晓红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深入考察早期朦胧诗之后的先锋诗歌。作者从文本(诗歌作品)、语境(诗歌的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和元文本(关于诗歌的各种话语)三个方面切入,既关注审美问题,也关注文化社会学问题;既涉及诗人身份等社会学问题,也探讨各种个案,如个别诗人研究(如韩东、海子、西川、于坚、孙文波、尹丽川、沈浩波、颜峻)及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既是文学史,也是文学批评。
《鸟类图谱:大师笔下的飞羽世界》
卡特里娜·库克 著 闻菲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本书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作品讲起,以20世纪鸟类学家罗杰·托瑞·彼得森的作品收尾,用恢弘而华美的篇章将历代知名鸟类艺术家的作品如画卷般展现。书中130 幅各类画作选自世界鸟类艺术收藏珍品,从常见的鸟类到珍稀乃至灭绝的品种,细节尽显,每幅作品的风采都被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
《图绘暹罗:一部国家地缘机体的历史》
通猜·威尼差恭 著 袁剑 译
译林出版社
前现代的“暹罗王国”是如何变成了“泰国”这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所谓的“泰国性”是如何形成的?泰国的“国家感”是什么?地理学以及制图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泰国历史中发挥了怎样决定性的作用?在这部东南亚研究和边疆研究的经典著作中,史学家通猜·威尼差恭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回答。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李伯重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5世纪末至17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大潮出现和迅速发展的阶段,即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火枪与账簿”。火枪代表了军事革命导致的新型暴力,账簿则意味着对商业利益的积极追求。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东亚世界原存的秩序被打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未能抓住机遇,从而不得不再等上两个世纪,才又在新的国际环境中重新开始近代化的进程。
《阴影:西方艺术中对投影的描绘》
E.H.贡布里希 著 王立秋 译
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5年,为了向著名艺术史家E. H. 贡布里希爵士致敬,英国国家美术馆特别邀请他来策划一次展览。贡布里希将此次展览的主题锁定在艺术史中非常有趣的一个议题:阴影。而且,在此次展览中,他尤其关注阴影中的一个类别:投影。本书即是贡布里希亲自为此次展览所写的导览。在其一贯具有亲和力又不失专业水准的精彩文笔引领下,我们可漫步踏入西方艺术史中“投影”这一较少为人窥察的区域。
《极简图书史》
罗德里克·卡夫 萨拉·阿亚德 著 戚昕 潘肖蔷 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
这是一部图书发展史,以图书为切入点,以时间为轴,将历史上的100本最有代表性的书按年代编排,讲述图书发展史,讲述人类文明史,展现了人类5000年来探索思想沟通和知识的历程。这些书或因其内容和影响力,或因其代表了书籍制作史的某一里程碑而都被收录于这本书中。
《和平的战争》
帕特里克·孟迪斯 崔国强 等译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帕特里克·孟迪斯用通俗而流畅的语言,论述中美两国的立国精神、哲学思想、地理位置、首都布局、以及对外文化交流史,多重角度交织,古代历史串连当今政治,既有历史高度,又有哲学深度,读起来引人入胜,为研读中美关系另辟蹊径。此书告诉读者中国与美国是如何从各自的一神论走向一定程度上的现代多元,并指出这两个国家的当代合作以及命定竞争。
《意大利人为什么喜欢谈论食物:意大利饮食文化志》
艾琳娜·库丝蒂奥科维奇 著 林洁盈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通过对饮食态度、语言和品味的差异,可以分辨出这个意大利人是西西里人,威尼斯人,还是撒丁人。通过作者渊博、优美而引人入胜的叙述,带我们展开了这个世界最丰富、最可口饮食文化国度的饮食之旅,通过彩色插图、地图、食谱和饮食词汇的巧妙搭配,让我们领略了意大利烹饪文化的美妙诗意。
刘琤琤 选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