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2008年1月9日前         回深圳新闻网首页
  第B02版:内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晶报头版
三浦紫苑 男人论
人才房或禁入市
高考 宝典
劝阻无效 宝安警方强制带离 14名“医闹”
     
第A02 : 大头条
市住建局:拟分类管理人才房和保障房
深圳质量引领“中国制造”
     
第A03 : 大头条
名师支招:高考语数英怎么拿高分
深大2016年本科招生7100人
     
第A04 : 大社会
劝阻无效,警方强制带离14名“医闹”
2016深圳国防论坛举行
收费站地磅不准致果商多交过路费?
宝安区处理大件垃圾 多企业提供解决方案
新疆美丽奥公司 捐赠1554套校服
“深商风云人物”开评 “创新力”为第一指标
     
第A05 : 大民生
市民“蹭”空调 商场人气增
28℃-33℃
第二届生命延续行动 器官捐献公益宣传昨举行
深港澳车展今日迎客
广东高校58支队伍PK公益旅游创意策划
     
第A06 : 鸿文开腔
怎样面对 无错舆情?
鸿文喊话
     
第A07 : 文娱
用媚、恨、爱 演活这个角色
     
第A08 : 文娱
“行走的情话机” 唐禹哲告白唐艺昕
深交附属青少年交响乐团 “师生音乐会”展风采
阿汤哥两年多没见女儿?
广告
     
第A09 : 分类
分类
     
第A10 : 体育
高洪波成全了张玉宁
苏宁官宣 佩特莱斯库下课
环球人脉网,小微企业招聘快通道
     
第A11 : 体育
模拟欧洲杯四强诞生
     
第A12 : 体育/零封
板凳首功
赢得比赛有多种方式
点播台
     
第B01 : 深港书评
三浦紫苑男人论
     
第B02 : 内地
世界因分享经济而变
平凡人的生存智慧
到死都没有获得那“一小块地”
     
第B03 : 海外
书本不会死,它是一部活的历史
富过三代的经营之道
     
第B04 : 专栏
炎凉的另一面
一个受刑人 最后的晚餐
福斯特的朴素与雍容
伯希和与国学的相遇
     
 
3 上一篇 2016年06月0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到死都没有获得那“一小块地”
唐棣
《人鼠之间》 (美)约翰·斯坦贝克 著 李天奇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6年1月版

●唐棣(电影导演)

与很多老式美国小说一样,约翰·斯坦贝克在中篇《人鼠之间》的开头也是大段介绍环境。其中,我注意到他似乎不但对水流、山脉、黄沙感兴趣,可能在后面出场的人物心中,连动物也占有寓言般的意义——“潮湿的沙滩上有浣熊夜晚活动的爪印”、“农场犬柔软的掌印”、“野鹿半夜来饮水时留下的楔形蹄痕”。第一段在这几种动物的点缀中详尽地指出了故事的背景。待穿过这片场地后,才会“有一条小路,农场的孩子们走过小路到水潭中游泳……”

薄薄的一小本和印象中1940年的同名电影版对应起来了。很少见到电影和小说在结构上如此惊人的一致。毕竟,电影是电影,小说是小说。这不是废话,但请看斯坦贝克是这么做的——小说六章,人物出场对应着上面这段跟拍镜头。“他们在小径上走成一列,到了开阔地带后仍然一前一后。”人物甫一出场,关系也来了——大力气的弱智流浪汉莱尼,紧跟在朋友乔治的后头。两个流浪的雇工在这片土地上艰难地生活着。电影也是这个次序,拍环境一丝不苟,拍人物倒是有点虚晃一枪。经过不少看了要落泪的欺凌、压迫之后,莱尼终于死于朋友乔治之手,或者说也是死于他们对土地的幻灭。这是我在斯坦贝克笔下嗅到的悲凉。莱尼在无意中掐死了农场主的儿媳,乔治为了不让朋友受到折磨,只得含泪开枪。

开始至结尾,一切都不那么激烈,包括开枪前后都是简单言语。开枪前,他们还在聊“眼看就要弄到一小块地了”。开枪后,同伴施林找到乔治,非拉他去喝酒,趁这一拉,乔治才把双脚站起来。“对,喝杯酒去。”乔治不悲痛么?他当然疼。

而这片压迫之地上的死也是那么容易被理解。“你想开些,一个人有时难免会这样。”这样的一个傻乎乎的大力士、流浪汉只能像动物一样活着,或者死去。

原来,斯坦贝克描写那么多动物也是在隐喻莱尼脆弱的生命。在第三章的时候,有一段关于小狗。“我跟你说过,不许把小狗带到这儿来。”乔治说完,莱尼还不承认,这段写得尤其好,下一个镜头是一组动作,“抢上前去,一把抓住他的肩膀,把他翻过来。他伸手下去,搜出一条很小的狗仔。莱尼把它紧贴肚皮放着。”这让我不禁会想莱尼的处境。

小说结尾处,莱尼面对着乔治的枪口,依然傻乎乎地关心着一只兔子。“在房屋旁边我们有一小块紫花苜蓿。”乔治说话时,手在打抖。莱尼大声叫着说:“给兔子的。”“对,给兔子的。”乔治重复道。

查了一下,小说标题引自彭斯的诗:“鼠与人设计的最好打算常常落空。”具体到他们打算要什么?到死都没有获得“一小块地”,以及打算好的“靠自己的土地过日子。”落空了,结束了。

斯坦贝克还有一篇小说叫《菊》。记得第一次阅读时,感受极其相似。一样的弱势群体的状态,一样的绵延起伏的细节。斯坦贝克专注于女人浇花,以及菊花的细节。吃惊于一个男人调动了如此“慢”的方式在描述严肃的生活。

他写过的主人公大都是贫穷善良的农民,太多怜悯,太多善恶分明,斯坦贝克似乎专注于人性的美好。在我看来,那些小说人物怀揣对生活的美好向往都毁于斯坦贝克冷静的笔下,他同时也是残忍的。我希望那些善良的农民坏一点儿,那样对于我这个读者来说就可以少伤心一点儿。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6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第A01版:晶报头版
   第A02版:大头条
   第A03版:大头条
   第A04版:大社会
   第A05版:大民生
   第A06版:鸿文开腔
   第A07版:文娱
   第A08版:文娱
   第A09版:分类
   第A10版:体育
   第A11版:体育
   第A12版:体育/零封
   第B01版:深港书评
   第B02版:内地
   第B03版:海外
   第B04版:专栏
世界因分享经济而变
平凡人的生存智慧
到死都没有获得那“一小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