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2008年1月9日前         回深圳新闻网首页
  第B04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晶报头版
桑萨尔: 用文学拯救现实
入轨
深圳将立法: 机场净空区禁飞无人机
深圳今年计划完成59个内涝点整治
     
第A02 : 鸿文开腔
别让老人掉进 “保健品营销”陷阱
鸿文喊话
     
第A03 : 每日置顶
年内需完成59个内涝点整治
梅华片区内涝将有根本性改善
深圳市2017年清明节公告
     
第A04 : 每日置顶
深圳机场净空区将禁飞无人机
     
第A05 : 数读
龙华有轨电车月底试跑 6月底开通试运营
13年累计召回缺陷汽车3859万辆
深航今年将引进宽体客机
     
第A06 : 都市情节
买车路上的坑,让我怎么说?
进口豪车“先天性心脏病” 谁来给车主一个交待?
     
第A07 : 民生热点
乐凯撒所售柠檬检出铅超标
男子假冒公司经理专骗环卫工
龙岗将再创建71所 市级生活垃圾分类 减量示范校
把VR融进课堂 教师上演“掏心掏肺”一幕
警民接力帮助 走失老人回家
三月三,来吃虾
     
第A08 : 民生热点
偷运114吨走私冻肉倒卖牟利
深圳气象服务走向智创时代
港中大(深圳)生物信息学本科今年招生
松岗成立500人综合整治大队
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办生态学校 育鹏程英才
     
第A09 : 文娱
逾220名中外音乐家 齐奏“丝路乐章”
2017深圳“一带一路” 国际音乐季开幕音乐会 节目单
     
第A10 : 文娱
黄轩演卧底入戏深
《最长一枪》王志文“眼神杀”
范冰冰助阵《极速前进》第四季
广告
     
第A11 : 深港副刊
劳动界的蒙娜丽莎
梦中的中年派
一部永恒史 ——博尔赫斯
让花走进心里 而不是用来掩饰污点
     
第A12 : 乐酷
哈利暂居积分榜首
广告
     
第A13 : 反越位
才克韩,又上德黑兰
分类广告
     
第A14 : 乐酷
豪门今夏鹏城论剑
马晓磊: 新发型,盼好运
深圳律师队 两战两胜小组出线
“青训是足球发展的根基”
     
第A15 : 反越位
黄筱琳和 她的“深圳队”
主教练张军: 人人已经准备好了!
官方会员 欲购从速
     
第A16 : 零封
人人首战
4月9日中乙首轮 对阵海口博盈
     
第B01 : 深港书评
用文学拯救现实
过去的谜
     
第B02 : 重点
《遗弃》不可“弃”
“以个人为中心 是我文学的根基”
     
第B03 : 书榜
书榜
《舞台生活四十年: 梅兰芳回忆录》
     
第B04 : 专题
桑萨尔:我想知道奥威尔 怎样理解未来世界
乌托邦 与反乌托邦
     
第B05 : 专题
桑萨尔:我想知道奥威尔 怎样理解未来世界
乌托邦 与反乌托邦
     
第B06 : 他们
便宜帽子
安能辨我是雄雌
遗民不易做
     
第B07 : 我们
“现世”的云朵已千百年
华莱士的多种声音
落魄公主的“奢侈贫穷”
灵魂的罪与罚
     
第B08 : 书评
以艺术史 思维凝视小说
陌生之地有陌生的记忆
用中国哲学解读斯诺登
     
 
下一篇 4 2017年03月2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桑萨尔:我想知道奥威尔 怎样理解未来世界
欧阳德彬
《2084》中文版书影 余中先 译 海天出版社 2017年1月
《2084》的作者桑萨尔以及本书译者余中先为读者签名。
《2084》
《蛮族训道》
《德国村或席勒兄弟日记》

仲春的一个下午,回南天的潮润尚未散去,深圳一个静谧的房间内,阿尔及利亚作家布阿莱姆·桑萨尔回答着记者的提问。年届七旬的桑萨尔先生时而耸肩,时而摊手,随意扎起的白发短辫在灯下闪着奇异的光泽。2015年他推出了法文反乌托邦小说《2084》,该书甫一出版就风靡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桑萨尔坦言《2084》是一本向《1984》致敬的书,那么从《1984》到《2084》,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整整一百年过去了,人类对自由的理解是进步了,还是原地踏步?或许,我们可以从桑萨尔的访谈中找到答案。

晶报记者 欧阳德彬

子打乱了人们的生活,也让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晶报:既然是内战让您拿起笔写作,那么写小说对您而言是干预现实的工具吗?

桑萨尔:面对内战,阿尔及利亚国民的选择并不多。第一个选择就是拿起武器参与到内战中去,如何站队成了问题,站在其中一边就要与另一边兵戎相向。第二个选择就是逃跑,就像今天的叙利亚和伊拉克一样,人们携家带口逃得越远越好。通常都是逃跑到我们原先的殖民宗主国法国,另外也有一些人逃到美国、加拿大甚至是澳大利亚。

这两种选择都非常艰难,后来我们三十多个人成立了一个社团,社团致力于寻求外界的帮助,寻求国际社会对阿尔及利亚的帮助。成立社团后,我更加明白了写作对于干预现实的重要性。我写作的目的就是通过小说去找寻引起战争的原因,让更多人通过阅读了解这些,尽量避免战争再次发生。

探究未来世界的样貌

晶报: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人类的沟通与分享看起来有较大改善,但这并不能说人类发展的走向是向好的。那么您为什么把《2084》的背景放在未来呢?

桑萨尔:其实,全球化和互联网恰恰压缩了个人思考的空间,个人越来越丧失思考的能力。很多人为了生存而奔波,根本无暇思考,也有很多人沉浸于电子游戏和虚拟空间,放弃了阅读和思考。的确,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差异性,地球村的感觉让每个人面对同样的超市,同样的手机,甚至大同小异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容易随大流,不再独立思考,这种倾向需要特别警惕。

我设想,在人类未来的一天,绝大多数人都停止了思考。人类期盼美好的未来,寄望于乌托邦,但乌托邦往往只是一场不可能实现的幻梦。与其说我的这本书是反极权主义小说,不如把它看做反乌托邦小说。就拿阿尔及利亚当时内战的情况来说,其中一方打着宗教的名义宣扬乌托邦,实际上却在犯罪与杀戮。

晶报:您对乌托邦的批判显示出您对人类生存境遇的忧虑,在20世纪的世界文学中,有很多反思集中营和纳粹的杰作。哪些作品对您写作《2084》有借鉴作用?

桑萨尔:动笔前,我确实做了很多的功课,尤其是大量阅读描写集中营的书籍,至少有七八百本吧。其实,我在2008年,就出版过一本名为《德国村或席勒兄弟日记》的小说。那本书就是一次对纳粹制度的系统分析,阐述它的形成、手段和目的等问题。这些书都在反思过去,但我最想探究的是,人类世界未来的统治方式会是什么。这些探究体现在这本《2084》中。

致敬奥威尔

晶报:在《2084》中,有个考古学家的形象特别引人注目,给人的感觉他也是一名觉醒者,可是忽然失踪了。您想通过这个人物表现什么?

桑萨尔:考古学家在现实中有原型。这个问题还得从阿尔及利亚的内战谈起,刚才我说了自己和一些作家、律师等三十多名知识分子成立了一个探讨政治和战争的社团。我们不仅谈论和思考国内暴力问题,还调查出很多骇人听闻的资料,并将这些资料披露给国际媒体。

令我震惊的是,我们三十多人当中有一多半被暗杀了,有的失踪了。杀手甚至当着被害人妻儿的面行凶,真是毫无人性。《2084》中失踪的考古学家的结局就是被暗杀了,他的原型即是我那些被暗杀被失踪的朋友。

晶报:主人公阿提患上结核病住进疗养院,为何患的是结核病呢?《1984》的作者乔治·奥威尔就患过结核病,并打算住进疗养院。其中有什么关联吗?

桑萨尔:选择结核病自然有我自己的用意。写作《2084》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乔治·奥威尔的《1984》给我带来了灵感,所以我把书名取做《2084》,也希望能致敬奥威尔。奥威尔当时在印度患上结核病,有个医生告诉他在瑞士的阿尔卑斯山有一个疗养院,或许可以治好他的病,可是他在去疗养的前一周就去世了。

《2084》中的疗养院不是现代化的瑞士的阿尔卑斯山疗养院,而是一家荒凉偏僻的疗养院。阿提其实就是乔治·奥威尔本人,我希望他去到未来,我想知道他怎样理解那个世界。

文学能找到未来的出路

晶报:您文学的传统主要是法国文学吗?

桑萨尔:从我的家庭背景来说,我的祖父母和父母都非常喜欢阅读,对阅读抱有极大的热情,并把热情传递给了我。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当时我整个人都浸淫在文化、文学的浓郁氛围当中。每天都在阅读,不局限于法国文学,还有德国、英国、美国和西班牙文学,另外我本身也有一部分西班牙血统。在我开始写作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有了很好的武装才走上写作的战场的。

晶报:《2084》译者余中先教授介绍说,这本书全靠理念推动,以哲思见长。

桑萨尔:我受到过很多种哲学观的影响,那些影响像是一件纺织品,不是简单的平行叠加,而是复杂的经纬交织,混杂着我自己的生活经验。我们面临选择的焦虑:是承袭父母的思想理念以及宗教传统,还是拥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是机械性地按照惯性继续生活下去,还是依靠自己创造一个有安全感的未来?我认为,对未来的解答,找到未来更好的出路,正是文学的基本目标。

新作有关《变形记》

晶报:《2084》中极少出现女人形象,为什么?

桑萨尔:《2084》是一个虚构的未来社会,而这个社会是属于男人的,没有女人的位置。在过去的纳粹德国,宣传照上大都是强有力的男性形象,因为他们需要体现这种统治规则——不能有柔美、阴柔的存在。女人代表着美和善良,在“2084”的社会里,女人的地位必须被抹杀到次要位置,或者异化成男性形象。类似的书都有这个特点,比如奥威尔的《1984》。

晶报:但《1984》里的爱情书写比《2084》篇幅多。

桑萨尔:因为《1984》是在英国文化语境下遥想一个遥远的政权,但我写《2084》的背景是赤裸裸的现实,比如一些国家,女人是不被允许露脸的。这也是我试图超越《1984》的尝试。我的这本书探讨了一些政治问题,同时我也力求该书具备文学性。很多政治作家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的政治观点上,而忽略了作品的文学性。

晶报:如果说《2084》是一则关于未来人类的寓言,那么我们都希望未来不要那样糟糕。您怎么看人类的未来?

桑萨尔:目前地球上有超过70亿人口,未来可能会有100亿,气候将愈发变暖,新的疾病将会在全球蔓延,水资源匮乏,甚至会发生粮食短缺,那么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权力之争是不可避免的。

由此可能会出现两种权力体制,一个是宗教体制,那我们就回到以前以宗教来治理国家的情况;另一个或许是科学的体制,以科学的方式治理国家。归根结底,这两个体制都逃不过权力之争。

晶报:《2084》迄今已经出版了60余万册,被翻译成了30多种语言,这是一个奇观。您现在成了畅销书作家,那您的日常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桑萨尔:现在活动邀请比较多,一年当中的大多数时间都在外地参加活动。当然,我也留出时间准备写作新的小说,我对卡夫卡的《变形记》很感兴趣,打算写一本关于变形的书。同时,我也要通过小说宣扬和平与多元共存的价值观。毕竟,当今世界的某些地方依然动荡不安,写作就成了我唯一的武器。让我欣慰的是,阿尔及利亚的局势比从前好了很多,国内有了一些捍卫和平的组织,所有的人要一起努力。

通过写作寻找战争的原因

晶报:了解到您具有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阿尔及利亚政府的工业部担任高层,是什么原因让您走上写作道路的呢?

桑萨尔:因为战争使我懂得文学是干预现实的武器。在我的童年时代,也曾见识过战争,但是那时候我并没有太大感受,只是看到很多军人,觉得好玩和有趣。

1965年到1990年,阿尔及利亚处在军人统治阶段,相对来说还算和平。到了1991年12月,因为军方拒绝承认大选结果,引发了内战。军方与“伊斯兰拯救阵线”征战不息,各小团体之间也矛盾重重。到2002年内战结束,已经造成超过十万人死亡。

有次我独自开车经过一条高速路,看到路边摆放着几十具尸体,旁边有一群武装分子。那时候,我感到一种极大的恐惧。在以后的岁月里,这个场景经常进入我的梦境,让我从睡梦中惊醒。

晶报:文学创作可以驱散这些恶梦?

桑萨尔:可以释放恐惧。我博士毕业后,当过一段时间的教师。可是,学生因为战争的原因越来越少,到后来已经无法正常教学。要知道,在学生们去学校的路上,经常遭遇封路和爆炸。那个阶段,我暂时离开了祖国,还去过美国帮助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做了一段时间火箭研究。再后来,我回到阿尔及利亚成了一名政府工业部公务员,见识了种种官场黑暗,这也为我以后写《2084》提供了素材。

那时候起,我就开始尝试写小说。第一本小说名为《蛮族训道》,因为批判了阿尔及利亚的政治乱象,我本人被强制休假了。等我2003年与另外四位阿尔及利亚作家合作写出《隐私与政治日记:阿尔及利亚40年后》这本书后,我彻底失去了工业部的工作。接着,我成了一名专职作家,然后就有了这本《2084》。

晶报:除了文学,您感兴趣的领域还有什么?

桑萨尔:我是一个兴趣非常广泛的人,除了政治和教学,我还喜欢文学、信息学、音乐。本来我的生活应该按照既定的轨迹发展下去,但是国家突然间遭受了灾难(阿尔及利亚内战)。内战的爆发一下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6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第A01版:晶报头版
   第A02版:鸿文开腔
   第A03版:每日置顶
   第A04版:每日置顶
   第A05版:数读
   第A06版:都市情节
   第A07版:民生热点
   第A08版:民生热点
   第A09版:文娱
   第A10版:文娱
   第A11版:深港副刊
   第A12版:乐酷
   第A13版:反越位
   第A14版:乐酷
   第A15版:反越位
   第A16版:零封
   第B01版:深港书评
   第B02版:重点
   第B03版:书榜
   第B04版:专题
   第B05版:专题
   第B06版:他们
   第B07版:我们
   第B08版:书评
桑萨尔:我想知道奥威尔 怎样理解未来世界
乌托邦 与反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