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磊
十几年前,近代史学界就有“南桑北罗”之称,北罗,是北京大学罗志田教授,南桑,指中山大学桑兵教授。大概两人都异常高产,而且最初都是搞学术史、思想史起家,遂有此说。
《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是桑教授最新推出的一部论文合集,内收十四篇文章。为了向读者说明这部论文集有别于普通的论文集,桑教授写了一篇二十多页的绪论,题曰“不分科的专题研究”,意思是这本书里收的文章,按照传统的学科分类,有的应该属于政治史,有的属于文化史、有的属于经济史、有的属于区域史、有的则属于教育史,但收入本书,“各篇的虚实联系大都早有考虑,并非因陋就简地拼凑而成”。
在这十四篇文章中,笔者粗读了自己有兴趣、也能读得进去的九篇,感觉《壬寅浔溪公学第二次学潮述论》《京剧名伶田际云与清季的维新革命》《南浔、湖社与国民党》三篇,颇值得向读者介绍。大家都知道杜亚泉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保守主义思想家,黄远庸是名记者,想不到两人竟然在浔溪公学有一段交集。当是时也,杜是总教习,黄是学生,鼓动同学闹学潮迫杜下台。虽然校方找了蔡元培来调停,但最后还是不欢而散,学校过两年就垮了,杜受此刺激,在思想上从激进转向保守。黄远庸则在十余年后,发表《忏悔书》,向杜公开道歉。
南浔是江南名镇,地方富庶,清季以来,地方人士资助革命,结交要人,形成重要人脉网络,戴季陶、陈霭士、潘公展、张静江等结成同乡团体湖社。
名伶田际云,常常出入宫廷,有舆论说他深度卷入维新革命,虽然事出机密,直接的文献证据很少,但桑教授引入刑侦学思维,认为“以考据如老吏断狱之心看,其嫌疑至少不能排除”。但后文提到田此后被捕,审理结果并未坐实暗通革命党的罪名,桑教授依然强调“不能就此否定田际云与革命党人的联系”。这里似乎可以商量:在“侦察”阶段,固然可以扩大怀疑范围,但所谓老吏断狱,是法官判案了,坚持“疑罪从无”原则才是。
桑教授提到田际云首倡废除伶界“私寓制度”时解说道:“私寓制度为伶界陋习,即一般有钱有势的人可以去演员家里设宴招待朋友。田际云早就主张废除,并且身体力行,拒绝这类应酬。”按,所谓私寓,宴饮是幌子,男色才是目的。清廷禁止京官宿娼,始有富商士人狎“像姑”(像姑娘的男人)之俗。桑教授的解说,似未达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