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岭
……文字是一个世界。它像沙尘聚拢,建起家园;它像爱意与悲伤那样涌来,将你淹没。但这些都不足以让你在这个世界里存活,唯有那个懂你的人写下你想说而又无法说出的话,才能在沙尘之上看见天空。这个人,应该是赵松。
赵松的《积木书》是有趣的,它由许多个短篇小说组成,看似独立却又好像彼此联系着,就像生活中一个个独立的片段能组合成一个漫长的回忆那样。在《物事》一文中,赵松写道:“这么大的一座房子,要是只有一个人,在寒冬里,即使很多天光经窗而入,也还是像纸做成的建筑,而身处角落里的人、杂物,以及那条多毛大狗,都显得那么地小,跟哪个放了寒假的孩子离开时随意丢下的一些旧玩具似的。”
赵松的文字也是纸做成的建筑,像你我的旧玩具,它的形状是每个人的身影,投射在长长的地平线上,被阳光和雨水浇灌,或干枯成历史,或流淌出生命。这就是《积木书》巨大的魅力。你可以摊开此书连续性阅读,也可以跳跃式阅读,读到一定的时候,你的人生“积木”就会有所雏形。可我宁愿把它看作回忆,是我经历过的又无法挽回的一切。
书开篇是《陌生人》,正如我们总是无法看清自己模样的那种陌生感。赵松写道:“陌生人,可是都有熟悉的面孔……”但彼此相遇依然茫然无知,与人握手、与人告别,我们习惯性伸出右手,仅此而已,它不具备把谁存入记忆中的必然条件;我们站在镜子前与自己相遇,也仅仅是一场无聊的邂逅,转过身后再回想你看到的自己,也同样模糊不清。
赵松在《失眠症》一文中又有着截然不同的体验——“那些细微的光似乎就是从它们的喉咙里一点点一簇簇地透露出来的吧。”每个夜晚都有可能遭遇如此清晰的过程,有时候看着墙壁上自己的影子很久很久,也同样会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焦虑感。因为我们的“积木”撒满一地,它并未构成我们想要的生活,我们只是飘浮于城市的上空,在现实与回忆的断裂层里。
直到我们的生命里出现了几个妹妹,男人和女人间的信任崩塌时,或许你才会想一想某段时间里你曾经历过什么。表妹“是个幽默的人”,她在哥哥凌乱的衣裤中漠视着一切。此时,你们一定会想知道真相是什么,但赵松不会这么轻易地给你真相,因为有时候真相来得太快,面对自己的机会就会很少。
如何面对自己?你可以看看《天黑》里“悲伤”走到“尽头”时的喜剧、看看《墓地》里那位突然就沉默寡言的同学、看看《楼上》神秘又爱撒谎的邻居、《梦》里摸不到墙壁的建筑以及《镜子》里盛开在地板上的亮银花瓣……每一个故事,都有你的存在,或机智、或愚蠢;或是一个完整的人形,也或者是个支离破碎的意象。
就像这篇文章开头用的“省略号”,我模仿了赵松的格式,却无法模仿他对人的深刻解读。在书中,他有这样一句话:“整个世界仿佛又一次被折叠了起来,展露出寂静空旷的背面。”我们在《积木书》里就是一个被折叠起来的人生,背面的寂静空旷无法扭转。你将一篇篇故事读完,将一个个回忆撑开,拼出一个雏形,尽管这只能是空旷世界的一个小点,但有了这个点,你就值得拥有头顶的天空。